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計劃
1、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
繼續在以院長任擔任主任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者領導下,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由院分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組成,履行如下職責:
(1)負責全院醫療、護理、醫技工作質量的全面監測、控制和管理。
(2)負責做好醫療、護理、醫技工作質控指標評估。
(3)系統科學地制定有關醫療質量的標準、制度與辦法,并監督各科室認真執行。
(4)監督并執行國家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5)制定醫院醫療質量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及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落實。
(6)及時對醫院的醫療、護理、醫技部門的質量問題進行討論、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改進建議與措施。
(7)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分析和討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督促有關科室及責任人整改。
2、醫務科及醫療質量控制科(辦公室)
醫療質量控制科(辦公室)作為常設的辦事機構,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1)在院長、主管院長的領導下負責我院醫療質量監控工作計劃和日常工作。
(2)繼續按原定質量監控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醫療質量進行監督管理。
(3)完成醫療服務質量的日常監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臨床一線監督醫務人員各項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執行情況,對科室和個人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
(4)抽查各科室住院環節質量,提出干預措施并向主管院長或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匯報。
(5)收集門診和各科室終末醫療質量統計結果,分析、確認后,通報相應科室及負責人并提出整改意見。
(6)定期組織會議收集科室主任和質控小組反映的醫療質量問題,協調各科室質量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7)每季度定期編輯出版醫療質量管理簡報。
3、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
各科室在科主任為科室醫療質量的第一責任者、質控小組組長的領導下,組織科室質控小組護士長、質控員等有關人員,繼續履行如下職責:
(1)主要負責制定本年度科室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法及計劃,包括科室的醫療質量自查個體化方案,保證工作實效。
(2)結合本科室專業特點及發展趨勢,制定及修訂本科室疾病診療常規、藥物使用規范并組織實施,責任落實到個人。
(3)定期組織各級人員學習醫療、護理常規,強化質量意識。
(4)完成每月科室醫療質量自查,自查內容包括診療操作和規章制度(尤其是醫療核心制度)執行情況兩大方面;負責規范科室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
(5)參加醫療質控辦公室的.會議,反映問題。收集與本科室有關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4、科室質控員
其職責為每月負責協助科主任對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督查,組織召開全科的醫療質控專項會議,每月定期作科室質控持續改進報告,以及整改措施一起以書面形式上報醫務部和質控辦。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應繼續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研究和總結,委員會各成員及職能科室繼續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標準的研究,提出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方法和措施與臨床緊密結合,以應用為主,不斷總結醫療質量管理經驗,提高醫療質量管理水平。
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計劃(精選篇2)
為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規范醫療行為,嚴格醫療規章制度,確保醫療安全,狠抓各項規范措施的建立、完善和貫徹落實,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高效、全方位的醫療服務,為我院“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復評順利達標,特制訂20--年度醫療質量控制管理工作計劃:
一、強化醫療質量管理,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不斷提高醫療質量:
1、建立健全醫院醫療質量控制管理網絡體系,以加強醫療質量的監控和各種醫療制度尤其是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
2、醫療質量監督控制管理以零缺陷為目標,以預防為主,重基礎質量和環節質量的控制管理,防患予未然。
3、以國家及省級有關醫療質量標準為主要目標進行質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醫療質量責任追究制。
4、繼續完善質量控制會計、質量分析講評、質量檢查評價、質量信息通報反饋制度,確保醫療質量健康運行。
5、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單病種質量控制管理。
6、協助醫務科建立健全規范化診療標準和示范性臨床路徑。
二、醫療質量控制管理目標:
1、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半年召開一次醫療質量管理會議,根據醫療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評析,并提出具體的整改措施。
2、甲級病歷達到95%,消滅不合格病歷。
3、自控科控病歷率達100%,院控病歷率達75%。
4、入出院疾病診斷符合率達到95%,中醫辨證論治準確率達到95%,入院三日確診率達到90%,治愈好轉率達到90%,急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到80%,中醫藥治療率達到70%,處方書寫合格率達到95%,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達到95%,臨床病理診斷符合率達到90%,優勢病種中醫治療比率達到75%,門診中醫藥治療率達到85%,病房中醫藥治療率達到70%,中成藥辨證使用率達到90%。
三、醫療質量控制管理手段:
1、醫療質量與獎金、晉升、晉級掛鉤。
2、醫務科、質控辦等職能部門實行定期和不定期醫療質量考核,并做好記錄,每月刊出一期《質控簡報》。
3、醫院對醫療質量存在的問題進行考核,并進行全院通報。針對不同情況實行反饋制度和督辦制度,對個別現象實行反饋制度,而對普遍現象和較嚴重的問題實行督辦制度,要求科室主任限期整改。
4、協助抓好在職教育工作,邀請上級專家來本院講課、會診、帶教手術以及外出學習人員回院講課、院內業務學習等形式,使全院人人有學習及接受新理論、新技術的機會,全面提高全院醫護人員業務素質。
5、繼續強化“三基”培訓,從嚴要求,每月進行三基考核,考試考核內容以“三基”為基礎,要求人人達標。
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計劃(精選篇3)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發展,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工作做一個工作計劃了,什么樣的工作計劃才是好的工作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年醫院工作的重點是迎接等級醫院評審、繼續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按照以上活動方案的要求,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總體和重點工作依然是對醫療質量的管理和持續改進。現將20--年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對我院醫療質量進行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根據近年來醫院管理年活動的工作實踐,今年計劃對我院《醫療質量管理方案》、醫院管理相關規章制度等進行修訂,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同時健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建立醫療技術管理檔案,完善手術分級管制度和手術審批制度,有效防范與控制醫療風險。
檢查和指導各科室質控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醫療質量管理方案及工作制度。落實醫療質量管理目標、計劃、效果評價方案及獎懲措施。修訂和組織實施《醫療質量管理獎懲辦法》,獎優罰劣,落實醫療質量責任追究制。醫療質量檢查考核的結果與科室、個人的效益工資、職稱晉升、年度考核、勞動聘用等掛鉤,與干部選拔及任用結合,實行醫療質量單項否決。
二、強化醫療質量管理,積極爭創“三乙”醫院
1.組織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浙江省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根據評審標準要求,堅決把醫療核心制度落實到每個科室,每個醫務人員。
2.按照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案,每月針對醫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總結。
3.狠抓病歷書寫質量,嚴格落實病歷質量院科二級管理。每月不定期組織質控員抽查現病歷和歸檔病歷,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獎罰措施落實到科室。
4.完善各項醫療操作流程,特別是重點、高風險科室的診療流程。制定各科高風險疾病談話記錄模板、常見疾病診療臨床路徑;完善門、急診服務流程,住院服務流程等。
5.完善醫療爭議處理流程,重點加強對爭議處理后醫護人員在該事件中自身分析、整改措施落實的監管。
6.與各科室簽訂創建“三乙”醫院工作責任狀,具體落實科主任、三級醫生及一、二醫生的具體工作職責,爭取創建工作圓滿成功。
三、強化對人才的培養,提升醫技水平
1.按照與長海醫院協作內容,落實具體工作。邀請長海醫院的專家定期來院檢查、坐診,開展講座,同時選拔青年骨干進行脫產培訓,安排各科室學科帶頭人短期進修提升技術等。
2.加強對低年資住院醫師技能與理論鍛煉:繼續落實12小時留院制、開展技能比武、“三基”“三嚴”理論考核等。
3.再次完善住院醫師輪轉方案:要求新進醫生定期輪轉科室;主治以下內外科醫生必須在該系統全部輪轉合格才能晉升等。
四、努力營造學習氛圍,不斷提高科研水平
1.抓好醫生的學習制度,強化科內學習和全院性學習,全面提高全院醫生業務素質。
2.積極鼓勵各科室申報科研項目,有目的邀請上級醫院專家指導授課。爭取20--年市級科研立項6-7項,省級立項有“零”的突破,督促已立項項目及時結題;鼓勵醫學論文發表,落實相應獎勵措施,加大對一級雜志論文發表的獎勵金額;鼓勵相關學科專家積極申報省級繼教項目2-3項。
3.突出重點,加強學科建設的管理。從本縣群眾需要出發結合醫院實際,醫院已確定骨科、腦外科、呼吸內科、心內科為醫院重點發展學科,消化內科、超聲科、放射科為重點扶持學科。對這些科室醫院將給予政策上的傾斜,請協作醫院如長海醫院等上級醫院技術上給予大力扶持,爭取部分學科水平早日擠入省級先進行列。
五、及時總結交流管理經驗,制定整改措施
每季度由院長主持召開一次委員會全體會議,評價醫療質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交流質量管理經驗,討論、制定整改計劃及措施。遇有特殊情況隨時召開,研討問題,總結工作。
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計劃(精選篇4)
一、急診科醫療質量管理實施方案
1、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小組要完善和落實各項醫療規章和制度,醫療診療規程,各級崗位職責,做到每項醫療行為有制度有規程,各級崗位職責有落實;要提高醫療水平,保證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收費;切實抓好醫務人員的“三基”培訓。
2、按照新的.醫療質量管理、考核和評價體系,提升全體醫務人員醫療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提升科室自我改進質量管理的能力,促進全程醫療質量管理與環節醫療質量管理的結合與實施。
3、疑難病例討論是一種需要醫院各方面積極參與、互助,利用醫院現有資源優化醫療過程、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提升“兩個效益”的先進的醫療質量管理方法;科室必須每月選擇兩個疑難病例,開展疑難病例討論工作。
4、促進科室合理用藥,提升臨床用藥水平;完善執業醫師處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藥檢測及藥物過敏與不良反應報告制度,規范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與安全性,完善用藥差錯登記、報告、處理制度。
5、完善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在加強在架病歷、終末病歷日常檢查的基礎上,重點加強對死亡病歷質量的檢查、剖析及講評,促進病歷質量的提高。
6、抓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管理,建立住院醫師培訓個人檔案,注重住院醫師素質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培養;堅決執行住院醫師24小時負責制度;建立住院醫師個人考核檔案定期對住院醫師的履行職責情況和業務水平進行考評。
7、明確主治醫師的工作職責,發揮他們在醫療工作中“對下指導、對上匯報”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醫師個人考核檔案,定期對主治醫師的履行職責情況和業務水平進行考評。
8、嚴格執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嚴禁擅自取消主任醫師查房;充分發揮三級查房的作用,將此項工作常規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導檢查。
9、確保住院病人醫護診療計劃及時完成,有適宜的檢查計劃、治療計劃,完善病人或家屬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檢查和治療要得到病人或家屬的認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復及隨訪制度。
10、建立完善的急診急救制度,責任到人;加強對衛生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加強精神科新理論新進展的學習。
二,具體計劃如下:
1、 完善、量化、細化醫療質量的控制體系。
2、 醫療糾紛防范培訓、病歷評比、疑難病例討論、“三基三嚴”及核心制度考試。
3、 急診急救知識培訓,運行及歸檔病歷的考核評價。
4、 外出學習進修醫生學習匯報,“三基三嚴”及“法律法規”考試。
5、 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影像學診斷,疑難病例討論,醫療核心制度考核。
6、 衛生法律、法規講座,病歷評比,運行及歸檔病例考核。
7、急救知識培訓,臨床科研知識培訓,肺復蘇技,醫師定期考核。
8、 精神科新理論新進展專題講座,疑難病例討論,運行及歸檔病歷評比。
9、 心衰疾病診療進展,“三基三嚴”及法律知識考試,核心制度考核。
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計劃(精選篇5)
為落實醫療核心制度,確保提高我科醫療質量和安全、保證病歷書寫的內涵質量及醫療指標的完成,擬定本年度醫療質量與安全工作計劃
一、 強化思想認識,持續發展:
科主任、護士長繼續抓好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每月召開質量管理委員會會議、病歷質控小組會議、院感小組會議,護理管理小組會議,醫療安全小組會議等,規范管理、規范醫療行為。使我科每個工作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科室持續發展。
二、明確科室醫療、主要工作指標,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8天
3、入院三日確診率≥90%
4、術前平均住院日≤2天
5、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85%
7、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90%
8、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9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門診病歷書寫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級病案率≥95%,無丙級病歷
12、醫療設備,儀器完好率≥90%
13、急救儀器,藥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圍≤60%,DDD≤40%,藥敏>80%,一類切口抗菌素使用率≤30%
15、手術500臺
三、完善科室醫療質量考評工作,實施規范化的質量管理,制定考評標準,每月由質控員進行檢查,做好總結反饋工作。
1、參照二級甲等醫院評審標準及三好一滿意的評審標準,對科室的每月工作情況,認真評分,結果與獎金掛鉤。
2、健全、落實各種醫療制度,要求各種制度執行記錄規范,項目齊全。醫療組嚴格執行三級查房制度,入院48小時內主治醫師查房,一周內主任查房,術前,術后上級醫師查房,重病人隨時請上級醫師查房,病重自動出院請上級查房,重病人值班醫師查房后作好病程記錄。加強知情談話制度管理,非手術病人入院內72小時談話,手術前、中、后談話,植入談話,危重時隨時談,特殊診療操作、治療、用藥談話,輸血同意談話,麻醉前同意談話;嚴格執行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手術審批及手術權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科每月召開會議,對存在問題分析,整改,持續改進。
四、認真做好醫療文書書寫管理工作
1、強化病歷書寫者自我檢查、科室病歷質量小組(相關質控人員)監控。科室病歷質控員每月對病區進行環節及終末病歷質量檢查,培養每個質控員的病歷質量意識,加深檢查者的感性認知,將檢查結果及時傳達到自己科內,避免同樣錯誤發生,使被檢查者引起重視,在第一時間得到反饋意見,實時改時,起到良性循環作用。、
2、抓好病歷質量的評價、實施獎懲結合制度科室病歷質控員每月對病區進行終末病歷質量檢查,檢查存在問題及乙級、丙級病歷上報質控辦。相關科室的質控人員需及時上報檢查結果,如連續不上報的則扣科室當月一定的考核總分,與科室獎金掛鉤。促使大家重視并互相督促,避免和減少病歷缺陷發生率,達到提高病歷質量的目的。
3、落實病歷檢查制度,突出重點。每月檢查重點安排如下:
1月份:合理用藥,包括抗生素專項治理和用藥的情況分析及病情處置等。
2月份:“危急值”報告登記,護理人員及時報告醫師,醫師及時處理并記錄,
3月份:對住院>30天的患者,做大查房重點,核查有無評價記錄。對縮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頸環節等候時間的措施進行逐一核查,落實各項措施。
4月份:輸血管理制度,包括輸血前申請、備血情況、化驗項目、申請單書寫全面;輸血前簽署患方輸血同意書;合理用血,輸血前后的病程分析記錄。檢查第一季度的各種種討論病歷(疑難、死亡、術前、出院病例討論記錄)。
5月份:抽查危重病人的上級查房記錄,值班醫師查房記錄,病危通知書,搶救記錄等。
6月份:落實術前病情評估制度與術前討論制度
1、在術前完成病史、體格檢查、影像與實驗室資料等的評估。
2、患者術前病情的評估的重點范圍
3、手術風險評估
4、術前準備
5、臨床診斷、實施手術方式
6、明確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術等。
7、檢查病歷記錄情況
8、對相關崗位人員進行培訓及培訓記錄。
7月份:①談話制度方面。手術病人術前、術中、術后的談話制度,植入病例的談話,非手術病人72小時談話,患方簽字的及時性、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前的談話;病情危重告知;被授權于病案簽名的一致。
②第二季度討論病例(疑難、死亡、術前、出院病例討論記錄)。
8月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實施前,手術開始前,離開手術室前核查,準備切開皮膚前的核查,規范書寫手術安全核查書。
9月份:病程記錄方面。包括三級查房制度、病程記錄記載要求對檢查、化驗的分析并合理用藥、處置等。加強首次病程錄的內涵。重點檢查鑒別診斷診療計劃的內容。疑難病歷、死亡病歷討論書寫的檢查。會診及轉診記錄及時性、完整性。 10月份:①歸檔病歷的評分;②討論病歷的書寫。 11月份:手術分級動態管理、考核、授權等
12月份:一年來醫療質量與管理總結,鞏固成績,改正缺點,持續改進。
五、定期召開質管小組會議,及時反饋,總結。
每次檢查后及時反饋科主任,病歷檢查及時反饋書寫醫師,并在每季召開質量管理委員會會議反饋,在會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問題提出大家討論,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續改進。
